铁型覆砂铸造凭借其铸件尺寸精度高、表面质量好、生产效率高等优势,在汽车零部件、农机配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然而,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气孔、缩松等铸造缺陷严重影响铸件质量和成品率,增加生产成本。深入分析这些缺陷产生的根源,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,是保障铁型覆砂铸造工艺稳定、高效运行的关键。
一、气孔缺陷的成因与解决策略
(一)气孔形成的主要原因
型砂与覆膜砂问题:型砂或覆膜砂中水分含量过高,在高温铁液作用下迅速汽化产生大量气体。若这些气体无法及时排出铸型,就会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成气孔。此外,覆膜砂中树脂固化不良、发气量超标,同样会导致气体过多积聚。例如,当覆膜砂存放环境湿度较大时,砂粒表面的树脂膜吸潮,降低了其固化效果,发气量显著增加 。
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:浇注系统的结构和尺寸直接影响铁液的充型过程。若浇道截面积过小,铁液流速过快,容易卷入空气;浇道布局不合理,导致铁液在型腔内产生紊流,也会使气体无法顺利排出。如浇口位置设置不当,铁液不能平稳地充满型腔,造成空气被包裹在铁液中。
铁型排气不畅:铁型本身的排气设计若存在缺陷,如排气槽数量不足、尺寸过小或被堵塞,气体在型腔内积聚,无法有效排出。特别是对于复杂形状的铸件,铁型内气体排出路径较长,若排气不畅,极易形成气孔。
(二)气孔缺陷的解决方案
严格控制型砂与覆膜砂质量: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检测,确保型砂和覆膜砂的水分含量符合工艺要求,一般型砂水分控制在 3% - 5%,覆膜砂水分应低于 0.3%。同时,优化覆膜砂配方,选择低发气量的树脂和添加剂,并严格控制覆膜砂的存放环境,避免受潮。定期对覆膜砂进行发气量测试,确保其性能稳定。
优化浇注系统设计:根据铸件的形状、尺寸和质量要求,合理设计浇注系统。适当增大浇道截面积,降低铁液流速,减少空气卷入;采用底注式或阶梯式浇注方式,使铁液平稳充型。例如,对于大型圆盘类铸件,采用环形底注浇道,可有效避免铁液紊流。此外,在浇注系统中设置集气包和冒口,收集并排出型腔内的气体。
改进铁型排气结构:优化铁型的排气槽设计,增加排气槽的数量和尺寸,确保排气通道畅通。对于复杂铸件,可在铁型关键部位增设排气塞或透气砖,提高排气效率。定期清理铁型排气槽,防止杂物堵塞,保证排气效果。
二、缩松缺陷的成因与解决策略
(一)缩松产生的主要原因
铸件结构与凝固方式:铸件的壁厚不均匀,导致各部位冷却速度不一致。在凝固过程中,厚壁部位最后凝固,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铁液补缩,容易形成缩松。此外,铁型覆砂铸造中,铁型的激冷作用较强,若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,可能导致凝固顺序紊乱,加剧缩松倾向。
浇注温度与浇注速度:浇注温度过高,铁液的液态收缩量增大,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补缩;浇注温度过低,则铁液的流动性变差,补缩通道容易提前堵塞。浇注速度过快,铁液在型腔内的紊流加剧,影响补缩效果;浇注速度过慢,铁液在浇道中降温过多,同样不利于补缩。
补缩系统不完善:冒口和补贴是铁型覆砂铸造中常用的补缩措施。若冒口尺寸过小、高度不够或补贴厚度不足,无法为铸件提供足够的补缩铁液,就会导致缩松产生。同时,冒口的位置设置不当,也会影响补缩效果。
(二)缩松缺陷的解决方案
优化铸件结构设计:在满足铸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,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。对于壁厚差异较大的部位,采用过渡圆角或渐变壁厚设计,改善凝固条件。例如,在铸件厚壁处设置冷铁,加快该部位的冷却速度,实现同时凝固或顺序凝固,减少缩松倾向。
合理控制浇注参数:根据铸件材质和结构特点,精确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。对于灰铸铁件,浇注温度一般控制在 1300 - 1380℃;对于球墨铸铁件,浇注温度控制在 1320 - 1400℃。浇注速度应保证铁液平稳充型,避免紊流和飞溅。通过试验和模拟分析,确定最佳的浇注参数组合。
完善补缩系统:科学设计冒口和补贴,根据铸件的热节大小和位置,确定冒口的尺寸和数量。冒口的高度应保证有足够的补缩压力,直径或边长应大于铸件热节尺寸。对于重要部位的缩松问题,可采用加大补贴厚度或增设多个冒口的方式进行补缩。同时,利用凝固模拟软件对补缩系统进行优化设计,提高补缩效率。
三、其他常见铸造缺陷及应对措施
(一)夹砂缺陷
夹砂主要是由于铁型表面的覆膜砂在高温铁液的热作用下,表层砂壳开裂、翘起,铁液进入缝隙形成。解决措施包括:提高覆膜砂的高温强度和抗热裂性能;优化铁型表面质量,避免表面粗糙度值过大;控制铁液的浇注温度和速度,减少对型壁的热冲击。
(二)粘砂缺陷
粘砂是铁液渗入型砂孔隙中,与型砂烧结在一起形成的。原因主要有覆膜砂耐火度不足、铁型表面不光滑等。可通过选用高耐火度的原砂和粘结剂,提高覆膜砂的耐火性能;对铁型表面进行抛光处理,降低表面粗糙度,防止粘砂发生。
铁型覆砂铸造中的气孔、缩松等缺陷对铸件质量影响显著。通过深入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,从原材料质量控制、工艺参数优化、铸造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,能够有效减少铸造缺陷,提高铸件的成品率和质量,推动铁型覆砂铸造工艺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。